Quartz 說美國的父母們‘看著堆在地板上印刷精美的平裝書,嘆了口氣安慰自己“好吧,至少他們在看點什么”’。
看來中外父母對漫畫的偏見是一樣的,即使漫畫書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也是如今 ACG 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很多人眼里,看漫畫依然算不得正經(jīng)事。
圖片來自:Unsplash
不過,今后你可以為看漫畫找一個理直氣壯的理由,因為心理學家們的研究表明,漫畫書或圖畫小說獨特的視覺敘事語言對我們大腦功能的開發(fā)是有益的。
對人類大腦的研究表明,大腦與世界的互動方式其實和孩童描繪這個世界或漫畫敘事的方式類似:體驗第一,語言第二。
心理學家表示,孩子們總是以他們體驗世界的方式繪制這個世界,他們用夸張的頭部和手來表示人類,是因為這是他們感知世界最重要的兩個工具。
根據(jù)漫畫理論家戴爾·雅各布斯(Dale Jacobs)的說法,漫畫和圖畫小說通過多種模式的線索講述復雜的故事,這些線索對大腦產(chǎn)生的刺激過程,和大腦感知這個世界過程類似。
漫畫集合了文字、圖像、顏色、空間布局、聲音效果、構圖、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等用于傳遞信息的元素,它們構成的視覺語言,和高級文本有著相似的激活大腦認知的過程。
圖片來自:Twitter
更何況,人類本就是視覺動物。研究表明,大腦處理視覺信息的速度比處理文字快 60000 倍,比如很多人會覺得記憶圖像要比記文字容易,在神經(jīng)病學家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就認為比起傳統(tǒng)語言,人的大腦實際上更像漫畫。
傳統(tǒng)文本僅限于按順序顯示同一類型的信息,而當我們閱讀漫畫時,我們則在同時理解多種視覺信息:環(huán)境、心情、時間、情感、對話和動作等,被稱為‘鏡像神經(jīng)元’的腦細胞將面部表情等動作融入我們自己的感受,我們想象著自己在執(zhí)行相同的動作,從而感同身受。
這就是為什么自閉癥兒童通常很難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也可能抵制更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因為他們無法從視覺上獲取線索,他們很難將新信息整合到上下文中,他們或許能看懂書本上的單詞,但很難正確評估哪些信息與敘述有關,于是冗長的文本令他們不堪重負。
相比之下,漫畫結構化的視覺語言提供了明顯而可靠的線索,讀者很容易確定哪些是重要信息或相關信息,夸張的面部表情也有助于訓練大腦學會共情。
因此,看漫畫不僅可以提高自閉癥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改善他們的社交和人際交往情況。
所以,漫畫經(jīng)久不衰,不是因為浮夸的情節(jié)或有趣的人物,而是人類天生習慣漫畫的講述方式。